1. 首页>>营销>>文案圈

十年后,为何我们依然需要读懂中国”?

为什么要“读懂中国”?

2023年12月2日至3日,广州举行了第十届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。

十年前,**届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,当时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倡议刚刚诞生。在会上,与会嘉宾以“读懂中国”为主题,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展望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。

如今,“一带一路”已经从理论设计转化为行动计划,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。

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嘉宾参加。十年过去,“读懂中国”为何仍然备受瞩目,成为全球热议的主题之一?又为何解读中国总能让世界“津津乐道”?

近10年来,世界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。过去,人们寻求“中国机会”,而现在,他们开始寻找“中国方案”。在即将举办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的不到一个月前,广州市先后举办了两个备受关注的活动:**个是举办了第134届广交会,这是在全球需求疲软的情况下,参展人数创下新高,出口成交再次增长;第二个则是举办了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,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境外企业,投资贸易项目总金额超过2.24万亿元。

这两个盛会的成功,充分证明了世界并不是处于同样的低迷中,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事实:尽管国际外部环境风高浪急,中国依然蕴含着无限机遇。

全球企业家和投资者都敏锐地感知到了这一点,并选择了中国。政治家和学者则通过观察趋势和方向,迫切地需要洞察中国稳步发展、逆势增长的真正含义。

中国正在面对世界不断提出的问题,并以实践回答着这些问题。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,中国采取灵活的应变策略:过去十年间,中国的经济总量占比已经上升到了全球的18%以上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后两年,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接近1/3。中国还全面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*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。

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下一个十年,世界将向何处前进?中国的发展路径为世界提供了*佳的借鉴。在读懂中国的世界各国更愿意通过借助中国、透过中国,来深刻理解和应对新形势、新问题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
与会者们纷纷前来“虚席以待”,这或许正是他们从寻找机遇到寻找发展良方的历程。十年来,世界已经从“走近中国”变成了“需要中国”。在此期间,本届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与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在广州南沙一同举行,选择同一举办地,折射出的是世界对走近中国的热切期待。

这种接近,早已超越了对中国的浅薄认知。仅从今年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的主题可以看出:“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——扩大利益汇合点,构建命运共同体”。这其中,不仅有世界对于中国新作为的新期待,更体现了在全球形势动荡的背景下,世界各国希望与中国携手前行,甚至同舟共济的现实需求。

这十年来,中国的发展成就已经与世界分享: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,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**;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,帮助将近4000万人脱贫……

“这样的成果规模、发展速度,在全球人类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,影响深远,惠及全世界。”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、巴中学会会长穆沙希德-侯赛因-赛义德表示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关注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惠及全球人民,追求各方共赢。十年间,中国与世界相互理解、互利共赢,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价值认可。不论是在会场内外,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需求,恰恰证明了“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”的论断,更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。

十年间,世界已经从“理解中国”到“读懂中国”。相知无远近,万里尚为邻。而“相知”正是*难的。

塞缪尔·亨廷顿曾提出“文明冲突论”,指出冷战后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难以调和。与此不同的是,中国坚持“美美与共”、“世界大同”的观念。

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、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在本届大会的主旨演讲中表示,不同国家、不同文明之间的“读懂赤字”严重影响了彼此之间的战略互信。

我们建议从“理解中国”开始,以便更好地消除这种“读懂赤字”,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战略互信。了解中国可以从现实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开始。在过去的四年多时间里,粤港澳大湾区在“一个国家、两种制度、三个关税区、三种货币”的条件下,积极融入全球经济。这种制度创新不断催生,并吸引全球创业者前来发展。这一现象也成为中国现代化在岭南大地的生动注脚。

“要真正了解中国,关键在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。当前,中国正在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,建设强大的国家,促进民族振兴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。”12月2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2023年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(广州)的贺信中强调。

从广东到大湾区,再到整个中国,生动的实践正在鲜明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。中国认为独善其身并非是一个可行的选项,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中国的大门越开越大,开放的姿态也在向世界展现。

“中美关系有着巨大的潜力,81%的美国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有好感或者中立。”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名誉主席、亚洲协会全球主席约翰·桑顿在会上表示,新时代加强中美关系有了良好的基础;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造福世界的,中国为推动全球经济繁荣和发展创造机会。”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马丁·雅克充满期待,“中国式现代化”未来将带来积极影响……越来越多具有远见卓识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,对中国的理解和了解也越来越深入。

时代是思想之源泉。离开场馆,从刚刚结束的**百三十四届广交会到正在进行的2023从都国际论坛,“探究中国”已成为全球人士深度参与中国式现代化、更深入理解中国的澎湃趋势。当前,时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变化,“理解中国”已经成为世界当下和未来至关重要的事情,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。无论是坐而言论,还是行动起来,无论是积极参与者,还是旁观者,都在成为“理解中国”的实践者,准备迎接未来的“十年之约”。(总台记者 郭翔宇 林丽丽)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qy2007.com/waq/767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3588888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